在中国历史上东南配资,王朝更替就像走马灯,有的昙花一现,有的长盛不衰。但要说哪个朝代的出现算是“幸运”,不少历史学者会提到大明。
原因很简单,明朝解决了困扰中原政权几百年的两块硬骨头,西南的云贵地区和北方的幽云十六州。
云南、贵州自古就不好管,这里山岭密布,民族分布复杂,早在秦汉,中央就尝试过治理,但效果有限,往往几年一变。
唐宋时期更是典型的“土司格局”,各地头人几乎就是小国王,朝廷只能依靠羁縻关系维持表面上的臣服。
元朝靠强硬手段打进云南,设立“云南行省”,可地方矛盾依然不断爆发。等到元末天下大乱,云南成了残元的最后落脚点。
朱元璋很清楚,如果这地方不拿下,大明的后院就始终不稳。
洪武十四年(1381年),朱元璋派傅友德、蓝玉、沐英率三十万大军南征东南配资,打掉梁王的残余势力。
展开剩余67%军事上的胜利只是第一步,朱元璋更看重长久之计。他让沐英长期镇守云南,推行屯田,让士兵自己开荒种地解决军粮;同时还鼓励江南、湖广的百姓迁徙到云南,逐渐改变了当地人口结构。
这样做,不仅把中央权力真正扎进了西南,还带动了当地经济。
明朝后期虽然仍有土司叛乱,但规模远小于元朝,清代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治理模式,西南才终于走向相对稳定,这背后的铺垫,实实在在来自明初的治理。
幽云十六州的位置,在今天的北京、河北一带,地势险要,自古就是北方防线。可惜在五代时,后晋石敬瑭为了皇位,把它送给契丹。
这一“卖国举动”,让中原政权几百年都缺了一道屏障,宋代皇帝一心想收回,可不管是澶渊之盟还是后来几次大战,都没能成功。
直到明朝崛起,局面才彻底改写。随着朱元璋逐步打败群雄,明军扫清元朝在北方的势力,幽云十六州重新归入中原的版图。
不要小看这一点,它直接改变了北方的战略格局,没有这道屏障,宋朝几次差点亡国,而明朝重新拿下,才算恢复了秦汉时期的防御优势。
朱元璋的意义不止是建国那么简单,他从一个穷苦农民出身,能把天下打下来已经不易,更难得的是,他还解决了历代政权头疼的两大问题。
有人说,秦始皇是“第一次统一”,而朱元璋则是“重建统一”,这话并不夸张。
西南的云贵被彻底纳入中央管辖,北方的幽云十六州重新回到中原手里,明朝才真正完成了大一统格局。
这些贡献东南配资,让明朝在中国历史上不只是一个普通的朝代,而是一个让后世都不得不承认“幸运”的存在。
发布于:山东省信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